English

适得其反的举动

1999-05-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5月23日,由于北约对贝尔格莱德、尼什、诺维萨德附近几个大的发电厂、高压输电线及其他电力设施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致使南塞尔维亚境内三座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内的居民生活极为不便。孩子们无法喝到一口热水,商店里的面包制品严重脱销,许多老人不得不一早就在面包店门前排队等候。更为糟糕的是,由于电力不足导致供水严重困难,一些地区居民用水不得不通过水罐车运送,特别是在医院、医疗中心等救护部门情况更为严重,医生无法对病人进行手术,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第一次沐浴也不得不使用水车拉来的清水。24日下午,贝尔格莱德市内的状况稍有好转,部分地区电力得以间断性恢复,但供电局仍不断警告人们,应最大限度地合理用电。

北约空军对南电站及其他电力设施轰炸并非首次,但一般均使用石墨炸弹,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后,电站可迅速恢复功能。在此次行动中,北约却直接使用了巡航导弹等一类摧毁力极大的武器,这在空袭开始以来尚属首次。据专家估计,北约的这次打击,将导致这些地区一半以上的供电能力受损,因此目前这种供电严重不足的状况势必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分析家们认为,北约之所以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设施采取如此激烈的破坏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从心理和对战争的承受力上打垮塞族居民,使他们彻底厌倦目前这种令人时时担惊受怕的日子,并将这种对生活的不满转嫁至南斯拉夫的领导人身上。

两个多月来,由于北约不分日夜地猛烈轰炸,南斯拉夫居民们从心理上确实已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据南《时代》杂志在5月初做的一次调查表明,“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时时处于担忧状况”的人占总人数的91%,“为自己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命运感到担忧”的被调查人员占总人数的96%,另外还有53%的人员因北约空袭而丧失工作,64%的人不得不时时出外躲避。由于长时间来的压抑和忧虑,绝大多数的居民对于自己和国家的未来都感到不知所措。一些长时间生活在地下室内的孩子在墙上甚至还写出了这样的标语:“我们不是蘑菇,不愿生活在地下室内。”

在记者同当地人们的谈话中发现,尽管大家对于这场战争、对于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感到非常疲惫和厌倦,但人们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仇恨心理却在与日俱增。一位已经退休的老者对我说,“北约嘴上在说,此次轰炸不是针对塞族人民的。但是,桥梁、道路均被炸毁,人们行动困难,甚至医院都遭袭击,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流血、死亡、到处躲藏,上百万人为了活命不得不离家出走,这怎么能说不是针对人民的呢?这种情况下,人们又怎么可能接受北约国家的军队再重新进入科索沃地区?

贝尔格莱德市内主要大街和市中心的步行街上,一些已经撤走人员的西方国家的使馆、公司办事处、文化中心均被人们用砖头、石块严重砸损。一些已获得英美等西方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和孩子则拒绝前往。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明确表示:“我不能到一个对我的家人进行轰炸的国家去生活。”这种对国家耻辱、民族仇恨刻骨铭心的语言到处可以听到。随着北约轰炸的继续,人们反而将自己的命运同整个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和平时期政府某些人士同居民之间的一些隔阂,反而在被人们淡化。”

美国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加大轰炸力度来逼迫南斯拉夫方面接受他们的和谈条件,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意大利、德国等北约国家内部在对南轰炸问题上的隔阂不断加大,美国急于“体面地”结束这一冲突。但是,播种仇恨的人,他所收获到的也决不可能是爱。因此,美国的这一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

(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2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